时间:2022-08-01 浏览量:
我国商业地产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专业接口多、现金流稳定、配套服务要求高、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价值等特点。相较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流动性更高,发展空间更广阔。
商业地产发展的现状与机遇、商业地产发展趋势如何?我国商业地产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专业接口多、现金流稳定、配套服务要求高、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价值等特点。相较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流动性更高,发展空间更广阔。
商业地产,指作为商业用途的地产,故又名做商铺地产。以区别于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住宅房地产,以工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地产等。商业地产广义上通常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
从商业地产产业链整体情况来看,上游房地产主要可分为商业地产开发商和设备供应商,整体商业地产开发商数量众多,包括保利地产、万科地产和恒大地产等。中游除了开发商外还包括物业运营平台等,还包括线上交易平台和线下机构等。下游应用主要应用除了商业、还包括居住和办公等。
一是服务于住宅销售的“以售养租”模式。开发商获取商住综合用地,前期通过销售住宅物业,快速回笼现金,从而分担较重的商业资产投入,典型的开发商如早期的万达集团,以及当前的新城控股。
二是以长期持有为目标的开发建设。企业从拿地,开发建设,至后期运营全程参与。企业通常可以在市场上获取较低的融资成本,以经营利润覆盖利息成本,花费长周期培养资产,通过运营不断提升资产价值。
三是以资产退出为目标的开发建设/收购改造。企业直接拿地开发建设,或者收购现有资产进行改造,提升运营收益后退出,获得资产增值收益。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2022-2027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随着到期退出高峰期的到来,地产基金在今年调查中的出售意愿亦提高20个百分点。考虑到房地产基金在2017至2019年期间购置的资产大多位于上海和北京的优质地段,这将为投资者提供切入京沪这两个快速复苏的门户城市优质资产的周期性机遇。
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持续增长,我国居民商业地产需求持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自2011年起快速增长,到2021年已达到47412元。整体来看,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是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因为商业地产需要商业消费的驱动才得以扩张。
CBRE世邦魏理仕发布的《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逐步向常态回归,而逆周期调控和结构转型将共同为商业地产新周期注入活力。
在商业地产投资规模方面,2021年中国大宗物业投资市场迎来快速复苏,总成交额达到2730亿元,同比上涨33%。展望2022年,在投资和出售意愿均有所提升的环境下,预计中国内地商业地产大宗交易额将同比增长10%-15%,有望首次突破3000亿元。
受惠于中国出色的疫情防控和领先于全球的经济复苏,2021年国内写字楼市场呈现强劲的周期性反弹。18个主要城市的全年净吸纳量达到743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线城净吸纳量史上首次同时突破百万平方米,科技行业活跃的杭州、成都、武汉领跑二线城市的需求。
预计2022年全国写字楼净吸纳量有望达到620万平方米,虽较2021年的峰值回落17%,但显著高于过去五年530万平方米的平均水平。租金方面,一线城市租金表现继续跑赢二线城市。北京将率先向业主市场转变,沪深两市将延续供需两旺的格局,租金走势平稳。而未来三年新增供应增速最高的广州租金将小幅下跌。
预计到2030年,新增加的2亿城镇人口将有80%以上分布在这19个城市群。根据第一财经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北上广深、成都、杭州、重庆、苏州、南京等核心城市的商业门店数量、用户行为、城市资源较为活跃,未来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商业地产租金具备上涨空间。
商业地产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商业地产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商业地产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未来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